您当前的位置:热点 > >正文
多肽药物:数款百亿美金单品加持!减肥适应症新贵迎产业链爆发丨黄金眼

时间:2023-08-11 20:14:58   来源:全景网

拥有更低毒性、更高效果的多肽药物,多个重磅单品年销售额破百亿美元,产业链前景十分广阔。

01

多肽药物是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肽药物兼具了小分子化药及蛋白类药物优点。

多肽包含10-100个氨基酸,分子大小介于小分子化药(MW<500)和蛋白药物(MW>10000)之间。与蛋白质药物相比,多肽具有空间结构较简单、稳定性较高、免疫原性低等优势,同时兼具蛋白质类药物特异性强、疗效好的特点。与小分子化药相比,多肽药物在生物活性、特异性以及解决复杂疾病方面更优,同时具有小分子药物质量可控、结构易确证的特点。

因此多肽药物在生产制备和临床应用中由于其高活性、低剂量、低毒性、质量可控的优势,适用于解决小分子化学药难以解决的复杂疾病。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昂博制药招股书,圣诺生物招股书

多肽药物发展历史悠久,市场规模巨大,应用集中于肿瘤、消化道等领域。自1902年首个多肽物质在人体内被发现,多肽研究至今已发展超过百年。目前全球获批的多肽类药物约180种,根据肽研社统计,2021年全球多肽药物(包含胰岛素)TOP32销售额达505.3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市场格局看,在获批多肽药物中,抗肿瘤领域数量最多(30%),其次消化道领域(14%)、糖尿病领域(13%)和罕见病(11%)。

02

为什么此刻提及多肽药物?

应用扩展至减肥领域,多肽药物增长潜力巨大。

根据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杂志上发表的“肥胖在中国”系列文章,2015-2019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肥胖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先增后降,整体来看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来临,未来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人数将会大增。

文章作者预测,到2030年,我国超重和肥胖人数预计达到7.9亿人,其中男性4.4亿人,女性3.5亿人。在不考虑医疗保健服务费用的长期增长,以及肥胖相关的间接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出勤、旷工、提前退休、残疾等)情况下,到2030年中国由超重/肥胖导致的医疗费用将达4178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资料来源:WHO,国家卫健委,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基于长期耐受性、安全性等原因,控糖减肥药物正从胰岛素类药物向多肽类药物演化。

从速效胰岛素Lispro到超速效Aspart,再到2000年每日注射的长效胰岛素Glargine,胰岛素给药方式及药效时长在不断进步,但长期注射患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仍受影响。

减肥方面,早在1973年,梯瓦公司的芬特明获批用于降低食欲以治疗肥胖,过去的减肥治疗药物大多通过影响食欲来控制体重,往往影响到神经系统,具有神经毒性或成瘾性。2010年开始,日本药企研发的瘦素类药物逐渐成为风靡一时的减肥药物,但因其拮抗胰岛素作用,易引起糖尿病、高血脂等严重副作用,未得到广泛应用。

2005年,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Byetta首次获批用于治疗T2DM,开启GLP-1药物新纪元。GLP-1(glucagon-likepeptide-1,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唯一被发现能单独应用于临床的肠促胰素,具有高度脏器选择性,副作用少,它的发现和应用改变了糖尿病治疗的理念和格局。

随着研究的深入,GLP-1被发现不仅仅具有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它还具有减重、心血管保护等多重代谢调节作用,直到2014年,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Saxenda被正式获批用于治疗肥胖。

随着降糖药物迭代,传统二代胰岛素、SGLT-2类药物市场逐渐被GLP-1激动剂类替代,长效周制剂成为更多患者及减重人士的选择。

资料来源:FDA、华安证券研究所整理

重磅单品推出,多肽产业链发展加速。

目前有两款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在美国获批减重适应症,且诺和诺德和礼来等海外大药企在肥胖的并发症领域广泛布局新适应症,如心衰、心血管风险、慢性肾病、NASH、阿尔兹海默症、脂肪肝等。诺和诺德及礼来的GLP-1类药物的获批、重要数据读出、产能恢复等节点助力了全球最大市值药企成长。

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索马鲁肽是诺和诺德原研的又一重磅GLP-1类药物,其针对降糖、减重适应症的注射剂型Ozempic、Wegovy分别于2017年12、2021年6月获FDA批准上市,其中Ozempic于2021年4月登陆中国市场,上市两年便超过利拉鲁肽成为国内最畅销GLP-1激动剂。后其口服剂型Rybelsus于2019年9月于海外上市,成为最炙手可热的GLP-1类药物。

其III期临床STEP4研究中显示,持续使用索马鲁肽2.4mg注射治疗68周的患者,体重总共减轻了17.4%。口服GLP-1的实现利用了Eligen®技术,在7mg、14mg剂量组可观察到优于SGLT-2的降糖减重效果。

目前占据主要市场的为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及索马鲁肽,海外上市6年,中国上市2年,索马鲁肽已经超越其他品种成为第一大长效GLP-1激动剂。索马鲁肽原研专利离到期还有十年,但国内药企已在竞相开发相关自研创新药或生物类似药。

03

市场空间有多大?

2016~2020年,FDA批准47款肽类药物,全球共获批约80种肽类药物,绝大多数均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类疾病。2020年全球肽类药物市场规模达628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9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根据沙利文预测,全球非胰岛素类的多肽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357亿美元升至2025年的622亿美元,五年CAGR达到12%。从品种看,根据彭博数据,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多肽药物度拉糖肽、索马鲁肽、利拉鲁肽在2021年分别达到了122、106、47亿美元的销售额;治疗前列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多种妇科疾病的亮丙瑞林和治疗肢端肥大症的兰瑞肽在2021年销售额分别达到了28亿和14亿美元。

目前多肽类制剂大品种集中、重磅品种仍在专利期,预计2022年全球400-450亿美元销售额。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与此同时,作为多肽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及CDMO(医药合同开发与制造)企业,同样有较为可观的市场空间。

根据沙利文数据,2016年全球肽CDMO市场为12亿美元,到2020年增至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3%。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达44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17.7%。

原料药方面,根据诺和诺德公告,2021年公司多肽原料药需求相对2019年增长约4倍,下游制剂带动上游原料药销售量持续增长。根据Poly Peptide公告,2020年全球多肽类原料药约18亿美元,其中外采(通过CDMO或通过仿制药供应商采购)约12亿美元(占比65%),从供应格局看前两大供应商占比接近一半。

机构观点认为,考虑到多肽类大产品专利到期时间较短或仍未到期,预计2022年全球多肽类仿制药原料药销售量较低,但2023-2025年有望较快速增长。

04

相关企业有哪些?

目前进行GLP-1布局的公司采取了不同路线。

进行源头创新研发的信达生物,创新药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下一代双靶激动剂具有更优药效及适应症延展性。研发生物类似药的华东医药、通化东宝等公司,进度领先,具有多年代谢领域研发生产销售经验,上市后可实现快速放量。选择仿制化药路径的翰宇药业、石药中奇等,产业化经验有利于实现成本控制,具备价格优势。

中游的CDMO及原料药企业,主要包括药明康德、凯莱英、圣诺生物、诺泰生物、昂博制药、安科生物等;上游供应生产所需试剂企业中,有多肽合成试剂龙头昊帆生物、多肽固相载体龙头蓝晓科技等企业。

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其中诺泰生物在利拉鲁肽、醋酸兰瑞肽等品种全球注册&激活情况验证了公司多肽技术平台的竞争力,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GLP-1 受体激动剂抗糖尿病和减肥一类新药已取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自主研发的 GLP-1/GIP 双靶点创新药 SPN007 已完成活性和药效的实验室评估工作。

圣诺生物主业为多肽创新药CDMO服务与自主研发、销售的多肽原料药和制剂产品。公司已实现多肽全产业链布局,可以覆盖从实验室产品到临床可用药物以及到产品商业化阶段。另外,公司是行业内知名的多肽规模化的生产企业,在产科、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抗肿瘤、糖尿病等多个重点领域,保持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

昊帆生物专注于多肽合成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全球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具备全系列多肽合成试剂研发与产业化能力公司之一,并在 HATU、HBTU、TBTU、PyBOP 等多个磷正离子型和脲正离子型产品领域处于市场主导地位。

标签:

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