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汪少冲
(资料图)
一个爱心之家,温暖了外出务工者无助的心。
一个精神之家,滋润了外出务工党员的精神世界。
“爱心驿站”,让刚来沙溪镇的杞县人有了落脚之地,是初来乍到的他们遮风避雨的港湾。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一张温暖的床铺、一个个面孔陌生的家乡人、一句句来自家乡人的问候温暖着每个人……
流动“党员之家”,给远在沙溪镇的杞县籍党员打造了一个精神家园。在流动党支部成立的那一天,他们站在这明亮的会议室里重温入党誓词,右拳紧握、声音洪亮、心情激动。
3月24日,杞县县委、县政府与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爱心驿站”,在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太仓金太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太仓市首家外来务工人员的“爱心驿站”,拥有40多个标准间和200多平方米的职工食堂,彻底解决了刚来沙溪镇务工人员的食宿问题,直到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就在当日,杞县籍党员的流动党支部正式成立。
“爱心驿站”负责人原军永是杞县官庄乡人。他告诉记者,20多年前他和妻子刚来到沙溪镇打工时,人生地不熟,遇到了很多问题,深知找工作的艰辛。他现在在沙溪镇站稳了脚,不想让来这里务工的家乡人再受他之前所受的苦,便在两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爱心驿站”,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暖心、贴心、用心服务,给他们免费提供一个温暖的“家”,直至帮他们找到稳定工作。
“就是这个小镇,杞县20年来陆续输送农民工10万余人次,13000多人常年务工,仅官庄乡就有8000多人。他们从打工做起,沙里‘淘金’,现有规模企业、实体门店、交通运输、物流快递、名吃餐饮等多个可从事的行业。”杞县官庄乡党委书记尚军提及此事时非常兴奋。“如今,杞县籍农民工是沙溪镇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沙溪镇副镇长尹旸艳说。
一方有需求,一方有市场,双方的合作简单高效。后续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两地人社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据杞县人社局局长马驰洲介绍,自2013年起,杞县人社局与太仓市人社局积极开展“点对点”交流,加快推动信息共享,强化务工人员与工作岗位精准对接匹配,积极收集当地企业用工岗位信息,实现招聘、培训、上岗就业全链条服务,以双向奔赴、协作共赢的紧密合作,为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加薪助燃”。杞县和沙溪镇政府针对杞县籍农民工就业、维权、孩子上学等方面出台措施,解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使两地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
3月24日,说起对务工人员的照顾,杞县籍务工人员原海凤赞不绝口。在“爱心驿站”里,不到40岁的徐刚强成熟干练,是一个大忙人。徐刚强是最早一批到沙溪镇的务工者,刚到这里时,无依无靠,在花坛内睡了20多天,脖子、手臂起了大片痱子。如今,依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徐刚强当起了房产中介,拥有18家公司100多名员工,其中杞县籍员工30多名,月工资支出60多万元。徐刚强和原军永一样没有忘记当年的艰苦生活,在“爱心驿站”里忙上忙下,为家乡人提供周到的服务,让他们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
“太仓市沙溪镇人社局与杞县人社局10年来不断深入合作,越来越多的杞县人在为沙溪镇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爱心驿站’的启用,将进一步推动沙溪镇和杞县两地的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有效发挥公司劳务服务工作站纽带桥梁作用,让更多有就业意愿的杞县籍求职人员‘求职有门’,让更多有招工需求的沙溪镇企业‘招聘有人’。”尹旸艳告诉记者。
为让外出务工人员安心、放心地在外工作,作为沙溪镇务工定点输出的杞县官庄乡多措并举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官庄乡作为劳务输出大乡,官庄乡党委、乡政府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组建‘三农’服务队,帮助在外务工人员家属解决农忙时候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与沙溪镇政府探索开展‘基层党组织+人力资源公司’的‘红色劳务’发展新模式,在沙溪镇‘爱心驿站’成立杞县官庄乡流动党支部,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官庄乡党委书记尚军告诉记者。
杞县是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近年来,杞县聚焦“六稳”“六保”任务,始终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当作重点工作来抓,着力解决企业“用工荒”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问题。今年1月30日举办了2023年“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为全县稳就业基本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将继续扎实做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积极促进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主动对接用工省份城市,建立了跨区域劳务协作对接机制,精准对接用工岗位,让更多有需求的外出务工人员实现‘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促进富余劳动力定向定岗就业,确保农民致富增收渠道畅通,助推务工人员高质量就业。”杞县领导娄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