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TV JPTJ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遇到孩子提问爸妈,“爸爸妈妈,我们家里有钱吗?”愁坏了很多爸妈。有些爸妈说,告诉孩子家里可有钱了,你随便花,显然父母是在讲大话;也有一些父母说,告诉孩子家里可穷了,不要放过每一粒米饭,这样的表达显然也会让孩子陷入巨大的失落感。比较客观的观点认为,告诉孩子,家里有钱,但是我们花钱的标准是:需要的花,没必要花的钱就不花,这样既让孩子有安全感,也让孩子不失落。可是这样的回答真的就完美吗?亲子关系中顶级的思维是什么呢?
01
(资料图)
你没有不够好
很多爸妈都说过一句话,“你不要再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再哭就--”所有的父母都当这是一句玩笑话,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求孩子不要再哭了,理性的表达自己想要做什么,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这样父母才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次心理伤害,会让孩子感觉到没有安全感。心理学上说,心理创伤是一个累计的结果,谁会想到这一句简短的话语会有这么大的后遗症呢?
我们记住了父母很多次的否定,却记不住父母的表扬,一来是坏的结果往往更让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肯定是偏少的,他们更多的是希望修正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而忽略了对孩子优点的褒奖,结局往往是,我们反复记得自己的缺点,忘记展示自己的优点。每个父母心里都知道,我们的孩子不比别人的孩子差,可是嘴里真正说出来的有几个呢?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你很好!
02
你的秘密,我和你爸爸,总有一个人要知道
因为孩子的成绩忽上忽下,每个父母都准备了一堆大道理,什么成绩不好以后就找不到工作,成绩不好就只能去捡破烂,成绩不好就找不到老婆。很多爸妈情绪一上来什么事情都可以说,让孩子小小的脑袋藏着大大的烦恼,久而久之,孩子开始关闭自己的耳朵,不再听爸妈在说什么?关上了自己的嘴巴,不愿选择和自己最亲近的爸妈说心里话。很多爸妈并不会找自身的问题,在他们心中,只会认为孩子大了,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不能和孩子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解决之道,那就是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父母之间要做好配合,骂孩子,教育他做人的同时,也要让另一个人默默的站在不远处,给孩子一个拥抱。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不要和孩子的脾气站在对立面,要非常清晰的懂得,关于孩子的一切,特别是孩子的小郁闷小心烦,一定要和爸妈当中的一个人说,如果孩子对父母关闭心门,是多么悲伤的决定呀。
03
爸爸在,妈妈也在
新生儿刚出生哇哇大哭,一旦把她放在妈妈的身上,立刻就不哭了。医生说听到妈妈的心跳婴儿的安全感一下子就回来了。心理学者也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我们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和妈妈静静的待在一起十分钟,我们就会内心平静下来。我想,我们经常听到的安全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父母的身边我们才能安然入睡,因为我们内心明白,不管遭遇什么,即便是危险,父母都会冲在前面。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道,“你和死亡之间隔着父母,若父母离开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
作为子女,我们最放松的时刻,多半和父母有关,所以一句爸爸在,妈妈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深刻安慰,让我们产生极大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会骄傲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家。而对于有孩子的人来说,自己也是父母,只有爸爸妈妈们深有体会,我们今天的努力、压力,都和孩子们密切相关,我们会拼尽全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所以爸爸在,妈妈也在真的很治愈。
这三种顶级的思维,需要每一个父母记在心中。